10年專業(yè)筆譯品牌?
10年數(shù)萬場口譯
專業(yè)留學移民翻譯
多語言網(wǎng)站翻譯
89種語言服務(wù)
2013年02月27號,據(jù)譯雅馨翻譯公司了解到,翻譯是用一種語言代替另一種語言來傳達同樣的信息,可是那 意思總有點走樣。如果說得太多,就成為超額翻譯,如果說得不夠, 又會成為欠額翻譯。一般譯作總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擺動,不偏向這邊,就偏向那邊。這種現(xiàn)象的產(chǎn)生,有四個原因:
1.要是原文內(nèi)容與本國特有的自然環(huán)境、社會制度、思想習 慣有關(guān),譯文就很難絲絲入扣。好比法語的directeur dii cabinet,在英語就沒有個恰好相當?shù)淖g名。在翻譯時,可以用音譯法,或者意譯 為head of the ministers office (部長辦公室主任〉,或者用英國原 有的名稱,叫做 Permanent Under-Secretary of State (常務(wù)次官), 或者逐字直譯為director of the cabinet,或者給它下定義,或者采 用迂回說法,或者加上注解,可是跟原文的意思到底不完全一樣。
2.每一種語言都自有其語音、語法和詞匯系統(tǒng);世界上形形 色色的事物怎么分門別類,各種語言也不一樣;此外,每一種語言 還都自有其特殊的概念和思想。所以拿一種語言的單詞、短語、句 子和另一種語言相比,總有文白之分,雅俗之分,涵義廣狹之分, 語氣強弱之分,具體與抽象之分,褒義與貶義之分,如此等等,很 難半斤對八兩,不分軒輊。
3.怎么運用語言,譯者和原作者各有其方式。每一個人都有 自己慣用的詞句,慣用的格式a譯者會覺得,一句話那樣說才自然, 于是他就那樣說,只有原著對他加以特殊限制時,他才不得不放棄 自己的習慣,屈從原著。J. 0. Weightman (1947)指出過,一個出色的原作者,他行文造句往往是不守成規(guī)的。碰到這樣的原作 者,譯者就得依他,而不應(yīng)該墨守成規(guī)。
4.對于同一篇東西,譯者的理解也可能與原作者大相徑庭。 原作者意在言外,譯者可能只看到字面意義。原作者意在寫實,譯 者可能以為是使用象征手法。原作者所表達的是一個意義,譯者也 許看出幾種不同的意義來。由于譯者自有其思想體系,自有其修辭 理論,他的著眼點難得與原作者完全一致。
此外,原著也可能寫得晦澀難懂,意思不清,譯者也可能外語 修養(yǎng)不夠,本國語運用能力不強,那么譯文的意思就更難與原文毫發(fā)不差了。
題。其所以如此,是因為近來哲學家們對語言問題特別注意了,美 國布龍菲爾德派語言學衰落了,語義學重新抬頭了,應(yīng)用語言學也 迅速發(fā)展了。
在翻譯理論家當中,寫作最多的是美國的E. A. Nida (1964, 1969,1974, 1975)。他既精通語言學,又窗有把《圣經(jīng)》譯成其它語 言的經(jīng)驗。他運用轉(zhuǎn)換語法的理論*,討論在譯文中怎么變換句型。 他運用成分分析法(componcntial analysis),把各種語言的詞義細 加比較。他觸及的問題很多,例如間與河之間有什么邏輯關(guān)系,按 “文化”翻譯和按字面翻譯有何異同,話語分折(discourse analysis) 有什么作用,詞語用法怎么因社會階層而異,某些詞語有什么言外 之意,某些詞句該怎么翻譯,等等。他是反對死譯,要求活譯的。
蘇聯(lián)也有它的理淪家。A. V. Fcdorov (1958, 1968)跟德國 萊比錫派理論家一樣,認為人們的經(jīng)驗,既然一種語言能表達,別 種語言也都能表達。他不相信各種語言的詞語有什么特殊的意象。 V. H. Comissarov (1973)認為,翻譯可以分為三種:以保留原文 句型為主,以達意為主,以傳神為主。
德國萊比錫派理論家如A. Neubert, Kadc, Wotjak, Jager, Agricola, Ruzicka等嚴格區(qū)分譯文的內(nèi)容實質(zhì)部分和表達 方式部分,認為前者是不變因索,后者是可變因素。不過他們舉例 不多,并且主要是談非文學作品的譯法。
在英國方面,J. C. Catford (1965)運用 M. A. Halliday 的 “系統(tǒng)語法”(systemic grammar)于翻譯理論,討論語言環(huán)境和上 下文的關(guān)系。但是J. R. Firth (1952-9)早已指出,必須了解語 言環(huán)境和上下文,才能搞翻譯了。
G. Mounin (1955, 1963,1967)討論過翻譯與語義的關(guān)系。 他堅持語言學觀點,而反對文學觀點。相反,P. R. Wuthenow (1969), W. Kloepfcr (1967),和 E. Cary (1956)則認為只有文學 家的看法才是對的,其他都是錯的。
由此可見,在現(xiàn)代翻譯理論家中,意見是很分歧的,還沒有公 認的一般原則。
以上這些人主要是講理論的,至于研究具體譯法,下面這些人 貢獻較大:J. P. Vinay和J. Darbelnet (1969)比較過英語和 德語,W. Friedrich (1969)比較過英語和法語,L Tmffaut (1968)和A. Malblanc (1961)比較過德語和法語。
G. Steiner (1975)的著作值得注意。他列舉過許多文學翻譯 實例,總結(jié)過各種翻譯理論。他認為翻譯的作用很大,誰要研究思 想問題,意義問題,語言問題,人類交際問題,語言比較法問題, 都要拿翻譯作為一把鑰匙。他還強調(diào),詩要譯為詩才成,把詩譯為 散文,那不是正當做法(1966)。
【溫馨提示】如您遇到翻譯難題或者有翻譯需求,可立即撥打全國免長途費咨詢熱線:400-8808-295 我們?yōu)槟峁┙鉀Q方案,更多詳情請瀏覽:
譯雅馨深圳翻譯網(wǎng)站:http://hongyuan015.cn/
譯雅馨西班牙語翻譯:http://www.yiasiafy.com/